成都,公园城市的“首提地”。公园城市建设作为成都城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确立了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的新时代成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的战略定位。
成都的四月,春意盎然,首届“公园城市论坛”顺利召开。

非常荣幸的是我院也能为公园城市建设尽绵薄之力,在全成都各区县组织的100个公园方案国际征集竞赛中,一举夺得三个竞赛第一。本期介绍我院夺魁的武侯区双凤公园设计竞赛方案。
双凤公园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武侯新城的核心,毗邻地铁3号线及规划33号线双凤站、武科西四路站,是地铁TOD的重点区域,区位优越,是提升武侯新城城市品质和生态环境的核心关健,直接服务于武侯新城28万人口。用地分4幅地块,达14公顷。

本次竞赛,地坊设计与来自英国、德国的专业设计师们形成了联合团队共同创作。对本土设计师来讲,如何发现熟悉地段的新亮点是个难点;对外国设计师来讲,如何理解中国文化、理解四川精神、成都文脉、武侯特征,把握三国文化的精髓也是难点,因此亟需仔细梳理文脉资源。

对于未来成都、未来武侯来讲,我们对双凤公园的愿景是充分结合武侯区文化特色及智慧城市的先进科技,利用一系列循环利用的低碳措施和绿色生态技术,为武侯建立融合文化、健康、娱乐休闲的目的地;为武侯打造全民活力,充满创意、立杆、智慧、绿色的公共空间,树立一个全新的武侯地理形象标识。

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古代智慧与现代智慧的对话。武侯区的文化精髓是以诸葛武侯为代表的古代中国智慧,武侯区现在发展的电子科技产业,代表了现代智慧。

古代智慧与现代智慧的碰撞后,呈现出犹如芯片般的游道系统的总平。

公园的核心景观及地标是以武侯之丘、武侯台、攀爬乐园、轻食广场等为代表的地面构筑物,它们形成了层次丰富的空间游憩空间。回收再利用建筑废料垃圾,表面覆盖上草皮植被。仿古人情怀登高望远、吐故纳新,纵览武侯,观武侯气势之磅礴,成为大武侯区精神堡垒。内部为下沉进入,配合屋顶天窗顶部光斑,营造出崇高的精神空间。可开展艺术展览、音乐会、文化活动等公共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项目沿用位于柏林西部的Teufelsberg山建筑垃圾残骸废墟改造生态系统的理念,回收武侯乃至成都因高速发展引发大量拆迁带来的建筑垃圾,解决武侯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将建筑废料垃圾变废为宝,形成成都平原上稀有的可登高的环境景观。

除登高的精神堡垒外,还有向下发展的下沉水剧场。阶梯式下沉广场,形成立体多样的活动空间,可作为城市露天剧场,丰富人们的生活。大面积的景观水池与下沉广场嵌合,形成跌水瀑布的优美景观,水池还有喷泉等装置,人们可在池中戏水玩耍,增加了人们与广场景观的互动性。

14公顷公园被市政路切割成4块,步行交通由线性的景观——武侯之红来组织串联。灵感来源于武侯祠红墙,极具景观标识性。作为历史与未来的纽带链接着各个区块,承载着交通、文化、景观多重功能。

本案中亮点还有很多,经过多轮评审最终夺魁,作为对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的尝试,献给我们美丽的成都。